銀霞是個人名,她是個歌星,也是甄珍的妹妹。

甄珍是誰?甄珍是當年的一大美女,後來成了劉家昌的老婆。

你如果連劉家昌都不認識,那這篇文章可以省略不讀了,

因為你看不懂,不會知道我在說什麼。

 

我對銀霞最深刻的印象,

是停留在「民國六十六年在台北」這首歌上面。

那是中美斷交時,劉家昌為了激勵人心,特地作了此首歌曲,

交由銀霞演唱。

 

歌詞約略如下:(我有些記不清楚了,噢那個,我媽當時沒教好…)

 

「我們生活在這裡,奮發在此時此地…

從民國六十六年起,每個人更要努力,

要貢獻你自己,爭氣讓外人看得起。」

 

因為如此,我始終記得中美斷交是民國六十六年;

同時也永遠忘不了當時,每個人均紅著眼眶聽著唱著這歌的情景。

那個時候,台灣是屬於每一個人的,每一個人心中都只有台灣,

單純地就是:台灣好,我就好!

 

為什麼突然提起這個?那是因為今早,看了中國時報的獨立評論,

唐湘龍寫的一篇「五年級的幸福感」之後,有感而發。

 

他說,嚴格說來,五年級是講得出一點「苦日子」的年紀。

再晚一點出生的,事實上真的感受不到台灣所曾經遭受過的苦難,

你要他們感同身受,實在也有點強人所難。

 

然後,國家一天天茁壯,經濟起飛,彷彿伴隨著我們的成長,

苦日子不知不覺中遠離我們,漸漸地變成「好日子」了。 

換句話說,我們長大了,國家也強壯了,與有榮焉,

我們本身就是台灣奇蹟,自己喊起來一點都不心虛,驕傲透了。

 

於是我有疑問了:

 

目前當大官坐大位的那些頭頭們,有多少人不是五年級以上的呢?

那他們照理說,應當記得那些「苦日子」才是啊。

怎麼會極盡所能,一再地胡搞瞎搞,

活生生地把祖先們篳路藍縷的這塊土地給砸爛了呢?

 

我真想問問:

這些人的腦子裡,究竟有幾個還記得「台灣」這兩個字怎麼寫?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ph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