要不是昨天上課前,學生拿了薪水給我,我真不曉得已十二月了。

照理說補習費應是在當月底收的,但我的學生忘了;

因此昨天,當她拿十一月份的錢給我時,

一直欠身和我說不好意思…害我真不曉得該怎麼辦才好。

 

這個學生是一位太太,約有五十多歲了,講起話來輕聲細語,

對我非常非常地客氣。

我每次去上課,總是手心冒汗,有種和上帝溝通的神聖感覺。

 

而補習費,依照慣例,她會將錢放在一個信封袋裡面,

先說聲謝謝,然後雙手遞給我。

而我這時一定起身,同樣先說了聲謝謝,才敢雙手接了過來。

 

收下來的信封袋,不能立即放進我的皮包內,得先擺在桌子一邊,

等下課時再連同書本一道收起。

同時,也不能當著人家的面前確認金額,這是很沒禮貌的行為。

因為她在放錢進信封前,一定再三清點過了。我們彼此尊重信任。

 

我每次去她家裡上課,一進書房,她會馬上端杯熱茶給我。

她知道我會過來上課,這茶是她算好時間,預先沖好等著的。

她給我的這一杯茶,代表著是一種對老師的敬意,

不會因為我年紀比她輕,就省略這個步驟。

 

這杯茶一定倒八份滿,而且杯口絕無未擦拭完全的水滴存在。

她會將杯子擺放托盤上,捧著托盤出來後,先將托盤放置桌上,

再雙手拿起茶杯,說聲:「請用茶。」同時遞給我。

而我此時會馬上站起來,雙手接茶後,才開始正式上課。

 

為什麼我會注意,強調這些細節呢?

 

這又得由我小時候說起了。從小,我的家裡是做傢俱生意的。

當年,買賣傢俱是件大事,不是進門來看了,喜歡了就買走;

而是得反覆考慮,來來回回個好幾趟才能下定決心購買。

 

於是,家裡經常會有客人,和我爸媽坐著商量著談價錢。

 

一有客人來,這時,我就必須得端茶出去;

生意談成了,客人付款時,同樣是如此收受金錢方式。

這一整套規矩,我從小耳濡目染,知道商場禮儀應當是這樣。

 

當然現在時代不一樣了,所有的商業動作幾乎全被電腦取代。

已經很久,買賣時,看不到人與人之間,由心發出的真誠舉止。

 

一直到我接觸到這個學生,我才又回憶起從前做這些事的情景。

因此,當我每回去上這個學生的課時,

我專心地重複地做著這些看似老古板的儀式,

心中均會莫名地感動以及喜悦,沉膩於昔日那份美好的禮儀當中。

 

寫完這篇網誌,我真的很好奇的想知道:

對於我以上所寫的行為,看文章的你,是不是第一次聽到的呢?

若是的話,那麼你心裡的想法究竟是如何呢?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taphn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0) 人氣()